清代陈元龙咏龙隐洞有诗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近年我重游桂林,特意到桂海碑林龙隐洞处,再次欣赏摩崖石刻《龙图梅公瘴说》。其文曰:“仕有五瘴。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帷薄之瘴也。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者必陨。虽在毂下,亦不可免,何但远方而已。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此文系北宋政治家梅挚于景佑初年任广西昭州知府时所作,借喻当地所谓的“瘴气”,抨击了贪官污吏的腐败行为。
《五瘴说》问世150多年后,南宋绍熙元年广西漕运官朱晞颜将上述文字刻在崖壁,同时跋曰:“岭以南,繇昔曰瘴土。人畏往,甚于流放。盖岚烟氛雾,蒸郁为厉,中之者死。人之畏往,畏其死也。”接着,他提出了自己的“生死观”:
“夫生之有死,犹昼之有夜……惟死于其死,可也。”为“忠义”“视死如归”,死得其所;“若夫情欲之肆,残生害性,而死于非命,则命不系于天,系乎人也”;谁若患有“五瘴”,“虽畿甸之内,死所不免”;远离“五瘴”,“则瘴土犹中土也”;并以自己来广西“瘴乡”为官两年的经历,得出了“岭土能瘴人耶,亦人自为瘴”的结论,发人深省。
这件石刻,高1.93米,宽1.2米,系布衣石俯用端庄俊逸的隶法书写。900多年来,为世人所传颂。然“五瘴”历代不绝;在今天的官场,仍然可见其阴影,堪称社会之大病。
今天,我们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厉打击和清除腐败分子,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如实现上述目标,梅公所说的“五瘴”,自然也就很难再与重演。
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春立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www.acy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