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输出与书法国际传播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 2016-10-17

书法文化输出与书法国际传播

王岳川

 

书法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其发展离不开国际艺术界对书法艺术的认同和重新审视。目前国内书法展赛与理论研究工作向纵深推进,但对书法文化输出及国际交流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分析和推进,有助于国内外学者从更深的层面了解中国的文化,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和艺术特质,提升国外学者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为书法文化输出提供良好的平台和途径。从这个层面来看,书法国际传播和书法文化输出,可有效地提升中国书法的品牌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书法文化的软实力和书法的国际话语地位。

 

一  汉字文化圈的失效与书法文化之重建

 

“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指在历史上受中儒家思想和艺术文化影响,历史上或现代仍使用汉字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精神的区域。大致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同时涵盖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义的受文化中国影响的地区还包括欧美一些地区和人士。

如今,在美国运用“巧实力”巧舌如簧挑动汉字文化圈叫板中国和对中国的“文化战略”中,南海东海局势表明,长达千年的“汉字文化圈”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去中国化”中被消解了,“汉字文化圈”正在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目前遭遇文化软实力的屡屡被掣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文化态度,进行中国汉字文化、汉字书法的海外传播。进而言之,当我们在文化大发展大提升的同时,应努力进行中国书法文化的海外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欣赏中国,使中国文化和书法逐渐世界化变为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主持的一个调查课题——“文化中国国家形象要素排序”。调查组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调查。调查对象包括50个国家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政治家、企业家等,调查还参阅了近3000篇海内外媒体的报道,结果表明:中国书法已超过京剧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艺术。

这些年我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坦桑尼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我在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讲演时,肯尼索州立大学副校长Joe.F.Dede主持说:中国奥运开幕式使得中国书法为国际社会所欣赏和重视,美国书法家也应该发展西方的书法,同东方大国中国书法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使人类获得书写的美感和精神享受。我回答道:古老中国的书法文化过去是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瑰宝,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随着全世界的孔子学院的发展而拓展新的文化空间。我到美国来同美国几十所大学师生的现场交流,希望能减低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国文化误读,有望共同揭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对于人类的启示意义”。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差异不可能通过一方征服一方臣服来达到平衡,而只能求同存异。事实上,世界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有多种,不仅仅有西方现代化模式,而且有中国现代化模式。中国现代性不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翻版,中国现代性将证明,它在文化观、价值观、宗教观和体制性等方面都是根植于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崛起正在改写人类历史,崛起的中国不再是一个边缘国家,而是一个正在参与改变世界的大国。

我多次到英国的伦敦、爱丁堡讲学,还去了非洲的坦桑尼亚,让我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尽管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大家都在唱卡拉OK,大家都在吃麦当劳、汉堡包,都在喝可口可乐,都在享用现代化的机场、铁道带来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决不可能把欧洲、非洲和我们亚洲混同起来。那么英国有什么标志呢?它的每个城市的十字路口都有一座高耸的雕塑,雕塑的顶上会有一个将军或伟大人物骑在马上。从中世纪以来英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战争、伟人、思想家,都通过这种方式让历史穿越时空来到当下。可以说,英国雕塑代表了古希腊以来西方雕塑和建筑精神合一的承续传统。非洲文化最明显的标记则是木雕、厚嘴唇、用黑木雕出来的长形木雕。那么亚洲呢?可以认为,书法就是亚洲最重要的文化符码。在机场、在旗帜上、在宾馆、在商店的招牌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东方书法。当然还有中国的筷子文化,同样是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不一样的地方。

近来,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委托环球扫描公司进行国家形象调查,让世界各国对英国、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朝鲜、俄罗斯、美国等国,从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标准来加以评估。从近三万名不同国家的中高层人士的调查中,对上述国家的国际形象加以排名,并由美国《时代》周刊公布。得到认同得票数:加拿大及日本均为54%、法国50%、英国45%、中国42%。中国国家形象排名第五。这次国际性的民间评价中有两个现象值得重视:一是美国被排出前五名,二是日本国家形象成为与加拿大并列第一。就美国而言,在世界各地军事干涉伸手过多,其明显的霸权主义的国际行为导致世界性负面评价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不重视美国,相反美国在世界的话语权仍然不可小看。就日本而言,尽管日本在亚洲国家中口碑甚差,但是由于其二战问题、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以及企图吞并我钓鱼岛的野心,在亚洲国家中成为孤立的负面形象,但没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在国际社会中对日本评价仍然偏高。“为什么国家形象全球第一的日本在中国会如此差劲?日本民族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不耻的民族,为什么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排第一?”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发展,而文化输出不够尤其是书法文化输出不够是其重要原因。这导致中国在国际的正面评价中,仍未过半数,说明一些国家仍存在冷战意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抱有戒心。美国强势的世界化扩张,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冲突。西亚中亚的伊斯兰文明与南亚的印度文明,在经济体系上已经并入西方文明的世界秩序,而东亚中华文明则拒绝西方中心主义世界经济—殖民体系,在人类的现代化运动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与中国争夺东亚文明的代表地位了,日本考古家藤村新一长期造假,不惜牺牲自己的学术声誉来将日本历史人为地向上推衍;韩国、印度则不断提出印刷术、造纸术等四大发明的归属问题。这促使我思考,为什么这些国家偏偏要在文化问题上做文章呢?一个真正的泱泱大国必然要首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独立的声音,这比起经济建设而言一点也不轻松。

在新世纪的多元多极的国际话语平台上,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重塑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这一国际形象的塑造,同我们平衡地把握中国形象的现代性与本土性紧密相关——没有科技现代化就无法认同世界文明的进步,没有自身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就无从认同文明的本土主体。只有全民提升自己的价值修为,只有整个社会的良好的文化素质,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是无法阻挡的,中国形象的提升才是可持续的。

 

二  海外书法现状和文化软实力

 

多年来,我在理论阐明文化强国和书法创新之后,坚持书法文化输出的海外实践。可以说近几年应该是我的“文化输出年”:除了经常赴日韩东南亚传播中国书法文化以外,2006年到英国各大城市进行文化访问和书法艺术交流一个月;2010年我在美国二十几所大学和多所孔子学院进行“中国文化和书法精神”的学术讲演和书法展出;20112月到德国、法国、瑞士、捷克四国进行文化交流;20113月接受拉美三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国的大学邀请,讲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并在拉美三国举办《王岳川书法艺术展》;201110月到印度尼西亚出席“李岚清书法篆刻展”并做讲演《中国文化与书法精神》,同时教印尼学生写中国书法;201111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出席国际艺术文化大会;2012年到香港和台湾举办书法展。

我注意到海外书法的现状正在改观。韩国书法受中国经典书法影响很大,他们接受儒家传统的温和、平实、典雅的书风,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群星灿烂。而当代以金膺显、权昌伦、杨镇尼、李敦兴、金炳基等为代表。我在与他们的家交往对话中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热爱。

中国书法对日本影响很大,汉代以前日本没有文字,后来使用汉字,日本书法开始于中国书法和汉字。日本人对东晋王羲之达到了膜拜的程度,收藏有《孔侍中帖》、《丧乱帖》、《妹至帖》。唐朝的鉴真和尚、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书法,明朝的董其昌、清朝的赵之谦杨守敬对日本书法影响巨大。日本书法分为几派;“关西派代表人为村上三岛、今井凌雪、古谷仓韵、栗原芦水,假名派代表人物杉冈华邨、高木圣鹤,还有“篆刻派的梅丁斋等,“关东派的谦慎书道,“玄书道会”的金子鸥亭等,“读卖书法会”的青山杉雨等,“墨人会的井上有一、森田子龙、江口草玄等。当代书法家更多,我经常对话的有书法理论家西岛慎一,书法家高木圣雨等。

新加坡除了大学中学书法很热以外,社会书法蔚然成风,成立了多个全国书法家组织:“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要有陈声桂、郑寿鹤、杨应春、吕德安、朱碧妹、萧星明、程琼波、卓进才、丘程光等;“狮城书法篆刻会”活跃于国际书法圈的有曾佳品、林子平、董乙村、傅子昭、陈世集、廖宝强、洪云生、曾广纬、黄明宗、陈爽庵、胡考、王翰之、李淑芝、薛振传、赖瑞龙、邹戴英、陈建坡、曾纪策、许梦丰、沈观汉、林万菁、张有烁、杨昌泰、吴耀基、丘程光、邹戴英、陈美娟、林端媛、纪民贞、蔡建才、关奂璀、王源枝、潘永强、蔡卓南、王怀正、吴多标、关明机、沈松机、陈翼松、李家仪、李士通、陈凤英、杨慧萍、薛献霞、梁静丽、林纬信、李凌千、张铭恩、周德成等。

港澳台至今仍使用繁体字,传统文化保存很好。香港在书法方面的泰斗人物饶宗颐先生,中年有李润桓、莫家良等。澳门书法代表人物有已逝的梁披云先生。台湾则有傅申、张炳煌、赖贤宗、林丽娥等。

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中国书法表现出巨大的热情。据专家考证:美国收藏书法起步最早的收藏家是顾洛阜(John Crawford),代表性的有黄庭坚《廉颇与蔺相如列传》,米芾早期作品《吴江舟中诗卷》;艾略特(John Elliott)收藏唐摹本王羲之《行穰帖》,黄庭坚行楷精品《赠张大同卷》,米芾的《留简》、《岁丰》、《逃暑》三件手札,赵孟頫楷书代表作《妙严寺记》等;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收藏的《淳化阁帖》;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有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大字阴符经》。在美国从事书法教学的众多,其中白谦慎、屠新时作出的努力最大。收藏中国书法最丰富的数欧洲。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等藏品丰富、法国的卢浮宫藏品更是惊人。此不赘述。

更深一层看,随着中国传统文人书法的中断,古代中国书法的精神光辉被日本现代书法所遮掩,日本现代书法横亘在中国书法面前。西方人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书法的优劣,其认识书法尤其是现代书法不是通过中国而是日本。手岛右卿《崩坏》等现代书法作品修改了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位置,使世界认识东方时首先认识了日本书法,甚至只认识正在时间隧道中飘逝的现代书法。日本书法在现代建筑改变传统空间以后,用现代书法的空间分割和视觉冲击力赢得了西方的眼光和市场,而中国二王以降的书法璀璨星空,手札式的文人书法形态已不再成为西人关注的中心。对国际艺术话语体系中中国书法形象的边缘化问题,中国书法界仍然未引起充分重视。

在面临国外压力的同时,海外某些书法家也在用西方眼光看中国书法从而将中国书法“非中国化”。诸如非文字书法、后现代行为主义书法、新英文书法等尽管有其试验的意义,但对中国书法在世界的形象的拓展方面仍然问题多多。中国书法不应以这样的“西化形象”出现在当今世界。“文人书法”之“道”的地基已经消失,中国书法进入一个尴尬的非文化境地。我们何时或能够何种方式达到“书法文化突围”?

 

三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战争氛围

 

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意义在于:其一,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这一视觉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其二,书法是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者,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其三,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在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8000万之多的情况下,书法国际传播具有重要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

我相信中国崛起一定要在军事崛起、经济崛起之后走向文化崛起。在谈到文化的时候,韩国竟然提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韩国的高丽纸写的。我前年在韩国开学术会,韩国有位博物馆馆长在论文宣读中居然提出:王羲之《兰亭序》是用韩国高丽纸写的。我针锋相对提出四个问题:第一,据我所知中国的纸是在公元四世纪末传入韩国的,你凭什么说353年(四世纪中叶)写的《兰亭序》是用韩国的高丽纸写的?据我研究,韩国的高丽纸在明代时候才被广泛使用。第二,中国当时南北政权对峙,王羲之迁到江左,互相片纸难通。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韩国所谓的高丽纸,通过了东北、华北、中原最后传到浙江的绍兴?第三,在中韩的古文献当中,那一本书、哪一个人、那一年写有相关的记载,请告诉我。他说没有,我说那这样臆测就叫信口雌黄。第四,为什么不尊重中华民族的情感,要拿书法两个“第一”——第一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开刀呢?文化战争正在东亚悄然兴起,中华民族绝不因为书法是“小道”而“壮夫不为”,必须“寸土必争、锱铢必较”。

然而,第二次在韩国出席国际会议争论更加厉害,开会时韩方突然宣布要在东亚国家中推举出书法统一名称和英文相配合,于是他们大胆宣布要“废除”中国的“书法”和日本“书道”二词。我问凭什么,他们说就凭一个“法”字,说“书法”的“法”字就是教小孩写字的“方法”;我又问他们为什么还要废除日本的“书道”一词?他们说,“书”是技不是“道”,“技近乎道”,还达不到“道”,这个词又太高了。而韩国叫“书艺”正合适,就是“书法艺术”,所以废除你们中国的“书法”——因为它“太低”;废除日本的“书道”——因为它太高;韩国的“书艺”正好。我上台说你们错了!如果是“书法”的“法”字是小技,请问“佛法”之“大法”是什么“法”,你敢说是诵经的“法”、读经的“法”?非也。我提出针锋相对几个问题:第一根据我的研究,“书法”的“法”字在战国文献就记载了;“书道”在唐代张怀瓘的《书断》里也出现了,距今一千二百年;“书艺”最早出现在宋代黄山谷的记载中,距今九百八十年。为什么要以一个九百八十年历史的词汇为基准来改易具有两千三百年历史的词汇呢?第二,为什么要改“书法”、“书道”、“书艺”,他们说是因为要跟英文词(Calligraphy)配合,我说其实中英文已经相配对译了,现在已经有书法的专属英文单词,所以全世界应该统一为“书法”(Calligraphy)才对。第三,“书艺”作为统一的名称用于韩国书法是在1945年,也就是说才仅仅六十多年,怎么可以据此来废除两千三百年前就产生的“书法”这一称谓。我坚持申辩必须用中国“书法”代表东亚书法并同西方互动,因此,我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将中国书法世界化全球化。

更加严重的是,“汉字文化圈”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大幅降低缩小,已经不再产生多大的文化影响力:1945年以后,朝鲜半岛废除了汉字,汉城——今天改名叫“首尔”;日本也废除了大部分汉字;新加坡更是以英语为荣耀;越南废除汉字将近二百年了;中国大陆的简化字也在进行,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很危险。不管怎么样要尊重一个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就在于中国确实崛起了,中国在今年超过日本变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十年左右就将跟美国持平。当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强国时候,世界有理由要中国人拿出思想、拿出智慧、拿出纲领、拿出方法、拿出新思维,我们当何以堪?仅仅拿出两千五百年前孔、孟、老、庄的东西吗?难道中华民族不再需要创新吗?当中国的经济GDP已经达到这么高的时候,文化崛起不应该成为时代最强的吁请吗?

当今世界,我们怎样向世界传达当代中国的书法文化经验?应怎样总结百年来中国现代艺术的历程,进而弄清在西化过程中利弊得失?我们在新世纪有没有可能同西方一起创造一种新艺术美学原则?而且有能够使西方人能够具有文化认同并且欣赏之?

我致力于中国书法的世界化。中国书法的国际化是在争议和对话中前行的。我认为书法国际传播有三方面重要意义:第一,中国是书法“原创国”,书法的“淡出”是传统文化遭遇危机的文化表征,这会使书法在大文化圈中逐渐缺乏凝聚力。书法是海内外华人中具有深刻文化意义和文化凝聚力。很多华人说的是英文,但一看到那么美的汉字书写就心里一动。可以说,书法的兴衰关系到海内外华人的文化凝聚力和母语认同的问题。第二,书法还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因为“全盘西化”正在全面抹煞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使得国民文化衰颓而逐渐美国化。中国作为可以和美国平等对话的崛起的大国,更需要文化精神的坚实支撑。第三,现代人都不乏内在焦虑导致的精神生态失衡,而书法家大都长寿而精神生态平衡,因为写书法要凝神静气,心中平和而气象和谐。学书法时没有太多的外在要求,只要拿着毛笔从经典法书学起就行,所以书法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未来大有可为。我曾经批评过耳朵写字、鼻子写字、舌头写字、两手反写等类似于魔术、杂技的写字表演,这只是对西方行为艺术的拙劣模仿。

今天的现代派、后现代派可能会使大众对书法产生误解。比如曾经在好几个展厅展出了“非汉字书法”,还有“书法行为艺术”等,结果大众看后不理解。那些墨汁浇裸身的行为艺术,使老百姓觉得当今书法的“西化化”很离谱,变成“怪力乱神”的西化形式,人们反倒不喜欢书法了。现在已经有人注意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借全球化现代性之势,拼命打压东方传统艺术和欧洲古典艺术,与美国文化霸权总体战略格局相关。我们看看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史蒂文·西亚特《帝国金钱游戏:经济杀手的隐秘世界和全球腐败》、河清《艺术的阴谋》,就会明白“当代艺术”背后美国之手是如何操纵的!更严重的是,这种文化与经济双重操纵必然牵涉到东方艺术尤其是书法的评价机制问题。典雅大气经典的书法被贬低被边缘化,在拍卖市场真的假的好的坏的都无法区分,都在混沌地拍混沌地卖。这个现象的背后跨国资本问题,实在是值得注意。当代艺术背后有许多只“手”在操纵,最早的时候瑞士外交官希克包装中国很多地下边缘画家,那时候这些画家的作品不值钱,一两百美元就买一幅。希克收购了至少有2000多幅,如今每张都以千万美金以上的天价卖出去,赚到几百个亿。

如果说,20世纪是西方现代性经验的世界化导致的西方现代性的中国化,以至于中国人衣食住行都已经西方化了,那么,21世纪中国经验怎样自我解释陈述?在什么文化立场梳理出中国审美经验和文化身份?如何使中国艺术意识进入多元世界中的一元?并使中国经验不再被边缘化而逐步世界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当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来探讨。我认为,汉字书法承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这个职能就是让中国形象软着陆——中国不是要重新冷战或热战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和谐的文化。但一些艺术家没体会到这一点,而且理论批评引导上也没有出现这种声音。我们面临求新的困惑,不断的求新就是无新可求,在审美惯性中真正的创新却被淹没。

 

四  书法文化外交是重要的中国文化重建

 

在全球多元多极化的今天,在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激荡中,中国书法当然不能救世,但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文化对话这一软权力“化干戈为玉帛”。人类历史表明,是世界各地人类共同缔造了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完全封闭而脱离世界,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文化并改造和丰富着世界文化。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但书法海外传播是无限的,中国书法的文化外交折射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重建人类和谐的美好愿望。

书法外交问题确实是当代书法界的一个难题,而且也是属于中国艺术当中独一门的书法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书法不仅是中国的东亚的,而且正在成为是世界的。每个时代的书法家都有其自身的书品人品,并而形成自己的书法身份,众多书家互动形成大国书法文化身份认同。

事实上,中国在百年西化之后,已经不可能完全回到古代模式中去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无可阻扰的强国地位,决定了她必须在吸收人类尤其是西方文明的精华之后,创新自己的新传统身份和新思想体系。我一直认为:“西方文化的东方化”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是21世纪中国学者乃至人类优秀学者两项最主要的工作。只有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和现实处境有了深刻洞悉,中国新文化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做出创造性的回应,并在西方消费主义大潮中引入东方文化的精神价值,逐渐取代美国的霸权主义而真正和平崛起,并以自己的新文化理念为世界不断创造新生活方式。只要世界认同了东方大国的新生活方式,世界就对中国永远而持续地开放。书法创作需要面对新的国际语境,全球化时期,不是你化我,就是我化你。我近十年来所不断倡导的“文化书法”“走近经典”“走进魏晋”“书法原创力”“书法输出”观念,表达了我对书法界整体高于并超越前人的书法观念、书法形态、书法技法、书法传播的某种文化期待。“创新”是生命精神喷发状态,而“原创力”是文化生产力,可以表征大国的书法形象。

书法当然有其“国际化”特征,因为中国就在世纪之中国际之内,书法必须用自身的文化视角和方式进入世界并成为世界的,书法正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中逐渐世界化。有人可能觉得教一个老外学习书法是不可能的,其实不然。根据国家语委的统计,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只有三百多万,而2012年后,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到八千万。中国的GDP总数成为世界第二,并且将在2020年以后与美国的GDP总数持平,届时将会有大批的老外进入中国来学习。本土的同胞们就应该好好练练外语,除了教老外学习汉语以外,还要教老外学习书法。

世界需要正面的积极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的价值,感受东方书法文化的魅力。于是我考虑从书法入手进行中国文化输出。因为书法是意识形态最淡泊的一种艺术形式,把书法作为一种东方文化象征和话语表征向西方输出,是中国书法新世纪的精神自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书协加大了书法外交工作的分量:2008年由中国书协主办“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为主题,以弘扬书法艺术、增进世界各国和地区书法组织、书法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宗旨;2009年中国书协代表团赴日本参加兰亭新星奖颁奖仪式,并在北京举办纪念中蒙建交60周年书法展,赴金门举办“中国书法进万家—走进金门暨中国书法名家精品展活动”;2010赵长青为团长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代表团应中华台北书法家协会邀请在台湾举办首届“鼎盛和安”两岸书法双年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台北市立动物园协会、中华(台湾)农业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团圆和谐”生态文化展,具有深远影响;2011年充实完善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组织机构,赵长青等一行出席了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在新加坡、泰国召开的工作会议,亚、欧、美及港、澳、台地区的13个团体会员出席会议,通过了《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章程》;2012年中书协在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厅举办了“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第十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于20121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作为世界第二强国的中国书法艺术应该有自己的大国气象,而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沿亦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复兴!文化萎缩时代,书法呈现衰败之象;文化昌明时代,书法必显正大气象。国际书法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化的成果,是世界各国对中国书法文化认同的表征,也是中外书法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艺术盛典。有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和文化学人在海外正在坚韧持久地、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的国际传播,他们向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传播中国的文化形象、人文精神、书法魅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促使我们在本土的艺术家和学者们,要更多地去关注与思考书法的守正创新和正大气象。

书法的底蕴是文化,应该在新世纪张扬“书法文化”传播观念。欧美和东亚各国出现的书法热潮,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成果。在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西化浪潮之后,各国重新审视中国书法的精神价值取向维度,从书法行为艺术和全盘西化的书法盲视中走出来,重新“回归经典”的文化高度和精神厚度。要使东方书法成为东方国家的文化形象,必须发掘东方文化精神的本源,重申书法文化的“守正创新”和不断世界化的新文化战略。国际书法在尊重书法原创国中国书法的同时,一定会欣赏“书法中国”的大国声音,并能够在国际文化对话中传递出书法世界的和平梵音”。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自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www.acyc.org.cn